老的单体影院修缮改造本身就是一笔不菲的费用,改造完工后,这些老影院怎么生存,如何可持续运营下去,都是值得思考的话题。
位于乍浦路海宁路路口的胜利电影院今年4月改造完工,6月曾举办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品牌活动,但放映空间尚未开放。国庆期间,已有不少市民关注到胜利电影院亮起的红色灯光,这座有着独特中国古典复兴风格的小楼,为何迟迟没有打开大门?
日前,记者提前探访胜利电影院。据胜利电影院主理人沈斌介绍,影院有望本月下旬正式开放。花费高昂成本修复、打造的电影质感空间,需要有优质、独特的内容维持运营,而老式单体影院很难依靠放映的单一业态回收成本。
1928年创建,原名好莱坞大戏院。影院几经更名易手,鲁迅先后六次去观看电影
从四川北路地铁站出来,沿武进路走到乍浦路,两边都是老房子。居民已经搬空,沿街还能看到包子、水饺店铺留下的店招。2020年,沈斌来到已经更名为“胜利娱乐城”的胜利电影院门口,他记得推开电影院大门,五花八门的垃圾堆成山。他一度担心难以完成改造工程。
胜利电影院曾是上海赫赫有名的虹口影剧院“金三角”之一。《胜利电影院修缮工程设计的具体方案》显示,胜利电影院由我国著名魔术师张慧冲之父张志标于1928年创建,原名好莱坞大戏院,此后,影院几经更名易手,叫过国民大戏院、威利大戏院等,鲁迅曾先后六次去该电影院观看电影。1949年上海解放后,该场所由市军管文艺处接管,更名为胜利电影院,后又更名为胜利艺术电影院,逐步成为艺术电影宣传和专题放映场所。
胜利电影院原本是一栋三层建筑,一楼是门厅,两侧有旋转楼梯,看电影的地方在二楼和三楼,双层影厅空间呈喇叭形,8米挑高,有460余个座位,在当年颇有超现实主义的味道。最特别之处在于楼顶有一个形状像《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变身的土地庙的塔楼,呼应了当时建筑界对中国古典复兴风格的追求。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胜利电影院进行过两次大修,楼顶塔楼拆除后,门面建筑像一个圆形的欧洲古堡。1998年,这里改为“胜利娱乐城”,业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内部空间从三层变成四层,二楼是饭店,三楼为游戏厅,四楼为网吧。随着主营业务亏损,该物业几经转手,直至完全封闭。
胜利电影院建成于上海电影繁荣发展的年代。1925年前后,上海有电影公司141家,占全国80%以上。1926年拍片的影业公司有30家,出品电影93部。在1920年至1932年间,仅虹口地区,就有如解放剧场、国际电影院、百星大戏院、广东大戏院、明星大戏院等一批影院相继营业。1937年上海沦陷后,影业公司遭到沉重打击。胜利电影院是为数不多影剧院功能使用至今的剧场建筑。
沈斌曾担任《木乃伊3》《变形金刚4》等合拍片的中方制片,与陈可辛等导演熟悉,有浓厚的电影情怀。改造时,沈斌找到1928年罗德公司的原始图纸,还原了顶上塔楼。如今,这座地处北外滩的独栋整体建筑由三层室内空间及顶层露台和中式塔楼构成,单层面积550平方米,是一幢集历史风貌和新式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类场所。
站在装修一新的屋顶天台,看着楼下整洁的海宁路、乍浦路,沈斌不禁感叹,“现在就等架空线入地了,到时候,这里的风景会很美。”
胜利电影院影厅门口有一个写着“BOX OFFICE”的暗红色售票亭,见记者拍照,工作人员连忙走过来打开亭子下面的开关,“victory cinema”的英文店标外一圈复古灯泡闪了起来,充满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Art Deco风格。
胜利电影院的改造几经波折。原本,沈斌打算按照原来的设计图纸,恢复初建时的状态,但在20世纪90年代打下的立柱已经没办法拆除,考虑到文保建筑的抗震等要求,只能按照现有模式改造。沈斌希望所有设计都要有复古年代感和艺术气息。比如售票亭、呈现别致转角的楼梯、咖啡色和米色条块拼出“V”字的复古水磨石地板,都让人恍若步入电影里的老上海。
沈斌以电影人的眼光考察建筑细节,三楼天花板上的线路收得清清爽爽,观众也许不会觉察,但策展人看了一定无比舒适。大门把手是紫铜的,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推开。单是正面的铜门造价就要几十万元。别人听到后,都觉得有点疯狂。但这是沈斌想要的电影质感。他透露,陈可辛执导的《酱园弄杀夫案》将在这里取景拍摄;一楼影厅里设置了一间小型化妆间,推开门,能看到红色天鹅绒沙发椅和装饰着复古灯泡的化妆镜,这里将作为演员章子怡的化妆间。电影拍摄结束后,这里也可用作路演活动的休息间。
其实,要挂牌子时,沈斌还在纠结。他坦言,中标时的项目名称是“胜利剧场”。“在很多上海人记忆中,这里就是电影院。“胜利电影院”几个字,让这里有了故事,也是它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所在。”
经过市场调查与研究、听取专业的人建议,沈斌决心让“胜利”回归电影院的名称,同时将这里打造成电影人的集散地和电影首映活动的发布场所。叫“电影院”不代表不能从事其他业态,“但既然叫电影院,倘若没有放映功能,我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步入胜利电影院影厅,一排排红色的座椅呈阶梯状,银幕悬在前方,像是老式露天电影院。但和露天影院不同的是,银幕使用的高级金属幕,光打上去是透亮的,再加上环绕音响设备,标志着这是一家专业影院。
影厅一共50个座位,这是国家要求的最低标准。为了有更舒适的观影体验,特意留了更多间隔空间,观众坐下后,双腿可以自由放松。没有影片放映时,这些座椅可以伸缩折叠起来,形成一个多功能小剧场。
胜利电影院加盟大光明院线月拿到电影放映许可证。目前,影院已经上架淘票票、猫眼平台,观众未来可在线上平台购买电影票。
催促影院“登台”的锣鼓点一阵紧过一阵。紫铜大门一推开,不时有老年观众凑过来问:“开了吗?啥时候卖票?”
“为了更好的放映效果,我们还在做最后的准备。”沈斌早已习惯被询问,他指着头顶的投影设备说,目前放映时还有一些噪音,现场有工作人员调试将分贝降到最低,很快,这里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大家都说,没想到最后一个非公有制企业把‘胜利’给盘活了。”他言语中洋溢着自豪。“也许没有人像我这样,愿意花三年时间,投入这么多去做这件事。”
如果说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源地,那虹口就是上海电影的发源地。1897年5月22日,位于虹口的礼查饭店(今浦江饭店),见证了电影在中国的第一次放映。随后,电影从虹口走向全上海,乃至全中国。从1908年开始,虹口开设了数家上海最早的室内影院。从1920年代到30年代,全上海约有30家电影院,其中虹口区占4成。四川北路、海宁路以及乍浦路地带集中了众多电影放映空间,被称为“电影金三角”。胜利电影院的改造,希望再现“海派文化发祥地,文化名人聚集地”的辉煌,辐射出虹口乃至上海地区影视艺术文化的“胜利复兴”。
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影管部主任王立俊介绍,目前,上海有大光明电影院、国泰电影院、美琪大戏院等多家老影院,还有个别影院建筑留存,等待修缮和改造。“老的单体影院修缮改造本身就是一笔不菲的费用,改造完工后,这些老影院怎么生存,如何可持续运营下去,都是值得思考的话题。”
“我们肯定会有院线电影放映,但如果只有院线电影,又缺乏唯一性和特殊性,必须找到自身特色。”沈斌坦言,影院今年4月改造完工,迟迟未能开业,和一直难以确定该拿什么内容呈现给观众有关。从项目中标到改造完工,投入成本已高达几千万元,而只有50个座位的胜利电影院,一年光靠卖票收入最多只有150万元。
如今,普通商业影院尚要思考票房以外的收入来源,这座花重金修复改造的百年影院想要生存,必须探索多元业态发展。影院三楼层高5.5米,中央挑空高7米,市中心鲜有,混凝土工业风与现代感白色立柱相互衬托,可以配备各式现代舞美技术,打造各类中大型多功能艺术文化活动。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迪奥与VOGUE film在胜利电影院呈现“DIOR IN RED”特别展览,同时也是VOGUE film短片《看见》的首映礼。电影放映配合品牌展览,为影院吸引了不少关注,也带来了收入。
1993年,胜利电影院是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六家分会场之一。当时在此举办的电影艺术沙龙和见面会等活动备受追捧。此次“重生”,一楼影厅将在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举办特色放映活动,主打影迷群体,同时引入国际知名一线品牌来做展览活动,希望用做展览活动的收入“养活”影院。“我们大家都希望能将影院的故事融入商业发展中,盘活二层、三层空间。”
两边黑色的天鹅绒窗帘拉起,灯光暗下来后,银幕上开始放映纪录片《胜利往事》。这部25分钟的纪录片将在不久后的开业典礼上呈现,它记录了胜利电影院整个修缮过程,通过资料梳理和专家采访,讲述胜利电影院的前世、今生和未来。“有了目前的硬件条件,我们大家都希望能做面向大众的电影‘高定’空间。”沈斌介绍,影院正式开业后,将定期举办公众开放日,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目前,多个品牌展览正在洽谈中,有望以“展览+放映”的形式推出,影院的影厅和露台也可以向企业和事业单位团建、个人生日宴等活动开放预订。
“如今,上海不缺放映院线电影的商业影院,但缺少更多特色放映空间,胜利电影院正好可以填补空白。”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汤惟杰认为,开放后的胜利电影院不妨作为经典老电影的放映空间和电影文化活动的举办空间。“作为民营机构,以商养影不失为一条路径。希望胜利电影院的尝试能够成功。”
明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已排上日程。站在顶楼露台,沈斌看着楼下规划:红毯要从乍浦路一路铺到武进路路口,电影和展览活动将填满整栋影院,国际影人可以到中式塔楼里聚会交流,畅谈电影艺术。“对上海的老百姓来说,胜利电影院是有特殊意义的。我们大家都希望它能再一次点亮这个路口,点亮这座城市。”
Copyright ©2017-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